Jinlong Yang

March 2, 1937 ~ February 4, 2024
Born in:
Jiangsu, China
Resided in:
Nashville, Tennessee
Jinlong Yang, 86, passed away on February 4, 2024 in Nashville TN after a long and courageous battle with cancer.
Jinlong was born in Jiangsu, China in 1937. He graduated with honors from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in 1960. He worked diligently and passionately throughout his career, mak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2009 at the age of 72.
Jinlong had a remarkably inquisitive mind and loved exploring the unknown. Shortly after joining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in 1960, he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source of the carcinogen aflatoxin (a result of storing peanuts incorrectly), thereby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in Southern China. He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first Chinese team to isolate camptothecin which later became a powerful chemotherapy agent. For this achievement he was given several distinguished awards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r. George H W Bush, then U.S. ambassador to China, met with his team and invited them to visit America in 1974. In 1981, Jinlong reloc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sequently worked in labs at UNC Chapel Hill, Wake Forest University, and eventually at Vanderbil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is work helped his department win multiple NIH grants, and led to extensive publications.
Beyond hi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s, Jinlong had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He was a talented artist, proficient in oil, watercolor, and Chinese brush paintings. His artwork was influenced by both Impressionism and the colors of his hometown.
Jinlong played the violin and loved singing. He frequently performed solo or in groups starting from his college years until before the pandemic. He had a charming and easygoing personality, always keeping a youthful spirit and embracing moments of silliness. The hilarious “Dance of the Four Little Swans” he and his friends staged became a staple at many informal gatherings.
Jinlong was also a skilled cook. He dove into cooking with the same passion as he did for his research. His famous Shanghainese dishes were loved and enjoyed by many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Jinlong is survived by his loving wife Meiying Zhu; his sons Wei Jiang; Sheng Bo Zhu (daughter-in-law Julia Zhu); daughter Hong Yang; as well as grandchildren.
A memorial service will be held on February 24, 2024 at 1pm at the Western Hills Church, 7565 Charlotte Pike Nashville TN 37209. All are welcome to come celebrate an extraordinary life of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原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教授,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科研副教授杨金龙先生在与病魔
顽强斗争十余年后,于 2024 年 2 月 4 日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去世,享年86岁。
杨金龙先生1937年出生于中国江苏。196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随即充
满着激情和好奇全力投入科研,几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在药物研究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
。
金龙毕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1960年在进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后不久,他调查发
现了致癌物黄曲霉素的来源(因花生储存不当所致),为降低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做出显著
贡献。早在七十年代初他又成为中国第一个分离重要化疗药物成分喜树碱小组的成员,为
此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多个杰出奖项。1974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乔治·H·W·布什先
生接见了他的团队,并邀请他们访问美国。他是这中国第一支赴美科学家代表团里最年轻
的成员。1981年,金龙移居美国,随后分别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维克森林大
学实验室工作,最终到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直至2009年72岁时退休。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学
术论文,并协助他的部门赢得多项 NIH 科研经费。
金龙的多才多艺远近闻名。他从小就展现出超凡的艺术天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几乎无所
不能。在他的油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印象派的痕迹和他江南家乡的色彩。在他画笔
下美丽的太太梅英更一如天仙般娇柔迷人。
金龙能拉小提琴,更爱唱歌。年轻时他经常登台独唱轻松飚高音,老年后他参加合唱或小
组唱,直至2019年在纳城春晚舞台上我们还常见到他的身影。他性格随和,幽默风趣,
童心常驻。他和几位兄弟们上演的搞笑“四小天鹅舞”是纳城许多朋友聚会中的经典节目。
金龙热爱生活,精力充沛,在旅游、摄影、甚至烹调和缝纫方面几乎无所不精。他和梅英
乐于助人广于交友,每年在他家都会有几次大聚会,他的招牌上海菜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金龙离去后留下深爱他的妻子朱梅英、儿子蒋玮、朱盛博(儿媳朱礼亚)、女儿杨竑、及
孙子等。
追悼会将于 2024 年 2 月 24 日下午 1 点在西山教堂 (Western Hills Church, 7565
Charlotte Pike Nashville TN 37209) 举行。 我们邀请所有亲朋好友前来参加(或在网络
上观看),共同缅怀杨金龙先生多彩的一生,并寄托我们的哀思。
Arrangements in the care of Compassion Funeral & Cremation Services, 6949 Charlotte Pike Suite 104, Nashville, TN 37209. (615)587-9955.
忘不了您对亲人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盼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忘不了您带给我们的欢笑,温暖,和激励。忘不了您在温文儒雅中的真挚友爱,在幽默风趣中的活泼善良。
死亡不再是结束,而是更好生命的开始,就像我们哇哇落地来到世上开始的这段丰富的生命。死亡不再是离别,而是归家。我们会与亲爱的人在天国团聚,开启另一段更丰富的旅程和生命,那里不再有死亡,眼泪和伤痛。
安息吧,亲爱的金龙!终有一日一切世上的失望,眼泪和惧怕都要过去,也不再忧伤,我们将有纯净的爱,平安与福乐。我们将有永远和喜乐的生命。安息吧,亲爱的朋友,我们爱您,记念您!
金龙学长(其实你知道以前见面我都叫你“小杨同学”的),今天是甲辰龙年第一天,在此给你拜年了🙏🙏🙏 你我同乡(虽然籍贯稍微不同,但都算上海人),也是校友,虽然我比你晚了二十多年;今天早上我在给你写中文版简历,不由感慨万千-你也太🐮了,不光天赋出众,想必更是勤奋毕生;你做到的我想我几辈子都不可想象…只能说一句:你这一辈子值了! 这时你在天堂干些啥呢?唱歌?拉琴?画画?照相? 交谊舞?
好些朋友都记得你闪亮的双眼,以后我仰头望星空时,我相信一定会找到那两颗最明亮的星星…
龙年伊始,
春将到,仍料峭。
痛惜金龙作别,
云端光照。
归来兮,良师益友;
心伤兮,无言歌绕;
惟却音容笑貌!
Ningning Hu & Edward Zhuang 敬挽
惊闻老杨驾鹤西去,我非常伤心。元旦前夜,我向梅英了解老杨的近况。虽然知道老杨当时已经在和病魔争斗,但是没有想到2019年春节前后一起唱歌、活动是和他见面的最后机会!
老杨和梅英是交谊舞爱好者。在我组织交谊舞晚会的几年中,你们是最忠实的支持者。 无论天气好坏,你们坚持赶来支持我。也是那个时候我开始了解你们。老杨跳舞很认真,一支舞接一支舞的跳,中间都不休息(也许我选的舞曲比较好听😊)。怀念那段时光!
老杨,我永远记住你的笑容,你的歌声,你的舞姿,你的为人,你做事情的态度,你对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你一路走好!🙏🙏🙏
天堂朤朤!
梅英,节哀顺变!
杨老师一生为人亲切和蔼,真诚善良,默默地为人类抗肿瘤药物创新研究奉献了一生,并且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及后辈的学习榜样!
惊闻杨大哥仙逝,倍感伤心!十多年前,我在眼科工作的时候,和杨大哥在工作上有所接触,他永远是风度翩翩,儒雅绅士!经常看到他带的午饭,总是非常精致,非常漂亮…..如今我们痛失这样一位热爱生活、才华横溢的大哥,非常难过!希望杨大哥在天堂一切安好!🙏🙏梅英节哀保重!🤝🤝
尘世上少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天堂里多了一个会讲故事的智者。春寒料峭,一路走好。🙏🙏🙏
师长。生活中的老杨是疼爱妻子的模范丈夫、也是教子有方的慈父。老杨生前为人和蔼可亲、谈笑风生、识多见广,倍受人人敬爱。老杨还能歌善舞,一首【小白杨】动人心弦, 一曲【华尔兹】令人荡漾。梅英事亲尽心尽力, 老杨高寿, 晚景宁静, 在悲痛之中也差可遗憾。寒冬已过,梅英有我们一起继续前行, 老杨安息!
雪雁& 智勇
您炯炯有神、清澈明亮的眼神,
您温润儒雅、有礼有节的待人接物,
您风度翩翩、娴熟的舞姿,
您优美动听的歌声,
您的幽默智慧,
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虽然我们会想念你,但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堂,没有病痛的折磨。愿你在那里安息,不再受到痛苦的困扰。
对于梅英姐,我想说,这个时候真的很难。希望你能够在回忆中找到力量,过去的岁月充满了你和老杨的爱。请接受我和周文的深切慰问和支持。希望你能够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中保持坚强,慢慢走出悲痛。愿爱和友谊围绕着你,帮你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悲愐追思才子哀,
音容笑貌化为仙,
谦谦君子润如玉,
素魄冰魂留世间。
朋友们都知道,老杨是一位才华横溢、温文儒雅,精致细腻,待人亲切随和的人。他的音乐、舞蹈、绘画、烹饪……众所周知,我就不多赘述。我想分享两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
一件是在2012年七月,老杨刚被确诊患重病时,朋友们得知消息后心痛不已。我也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一只眼失明,原因是视网膜脱落,还流了一滴血,挡住了视线。当天我接受了手术。朋友们纷纷前来慰问,有的送来食物。然而最感动的是老杨和梅英亲自到我家送来的饭菜,这不是普通的饭菜,是在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之后还在关心着朋友。这份真挚的关怀让我终生难忘。
另一件事是老杨总是为他人着想,从未让我感到为难。我们经常在聚会时组织搞笑节目,让大家欢乐。我作为业余主持人,每次都找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朋友表演节目,老杨无论患病前后,只要我约他,他从未拒绝过,他总是欣然应允。即使身体虚弱,也毫不犹豫。我让他唱过歌,跳过搞笑版小天鹅,纤夫的爱,回娘家….,还有水兵舞,男扮女装走过旗袍秀…..我清楚的记得那次在韩乔和周医生家跳搞笑版“纤夫的爱”,当时老杨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我真担心他坚持不住,但是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今后,纳城搞笑版的小天鹅将没有老杨的身影,纤夫的爱也不会有“杨纤夫”出现。
我们将永远怀念杨大哥的音容笑貌,杨大哥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大哥一路走好,梅英多多保重!
送老杨
噩耗惊闻湿双眼,
抚今追昔感万千。
洒泪老杨送别路,
他日天堂再相见。
这几天和其他朋友一样一直沉浸在对杨老师的回忆之中。杨老师是位和蔼可亲、多才多艺、幽默风趣的长者,他的为人处事之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杨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亲人们总有要离开我们的这一刻,无论怎么不舍,我们只能面对、只能接受。梅英,节哀顺变,多保重!
经历了十多年与病魔的搏斗,他累了,静静的他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虽然在意料之中,我和郭敏仍然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我们失去了一位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好朋友杨金龙,老杨。
老杨是我们在纳城最早的朋友之一。回想和老杨交往的过程就像回望自己寻求美国梦的历程。因为在这充满艰辛和喜悦的路途上,老杨一直在我们的身旁,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力量,是我们的榜样。
记得那是1996年,在早春的寒风中,在杏花村的村口认识了风华正茂的老杨和梅英,杏花村是当年住过很多华人的公寓小区的昵称。当时我们都在送刚从中国来美国的孩子上校车。他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去同一个小学,上同一个校车。自此我们两家就成了好朋友。今天两个孩子都有了各自的孩子,他们依然像小时候一样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老杨是我们追寻美国梦旅途中可亲可敬的相伴者。我们分享着路途上的艰辛和欢乐。老杨比我们起步早,速度快。不久老杨搬出了杏花村,离开了出租公寓,住进了在美国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房子。在搬家的人群中有我,分享着他们喜悦的心情。那漂亮的房子成了我奋斗的目标。老杨是当年纳城众多追梦者中少数较早实现美国梦的佼佼者。老杨没有忘记那些还攀登在崎岖路途上的朋友们。他常常邀请朋友们到新家开Party,唱歌跳舞。这是来美初期最快乐的时光,在这异国他乡陌生的土地上老杨为大家提供了一片心灵的乐土。在这些欢乐的Party上,不但欣赏到可口的上海菜,我还从老杨那里学到了一些唱歌跳舞的技能。
老杨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人。当我们听说老杨要开饭店,真是吃惊不小。从实验室到饭店,这样的职业跨度需要多大的勇气?后来发现老杨开饭店做饭店老板也做得很不错。他那Westend上的中餐馆成了我们常去的地方。因为开餐馆很忙,梅英下班后就去餐馆帮忙,我们只能在餐馆里见到他们。我们一般是星期五晚上比较晚的时候去,这时饭店里已经没有多少客人了。每次去都是快乐的聚会。那热气腾腾的牛腩面是我们常点的晚餐。一边吃饭一边分享我们的苦与乐,分享他们在饭店里遇到的奇怪的事和有趣的事。两个孩子也很期盼这样聚会。饭店二楼成了他们的乐园 ,玩得也很高兴,我们常常到饭店关门才离开。老杨在当时应该是纳城最儒雅的中餐馆老板,至今还记得老杨打着领带在饭店大堂里忙碌穿梭的身影。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送餐路上的险情,老墨员工的突然消失,老杨又是一个坚定的问题解决者。虽然有很多困难,老杨把饭店开的有声有色。后来因为开饭店实在太忙,没有自己的生活,老杨决定把饭店关了,又回到了实验室。为了庆祝饭店关门,老杨居然在饭店里举办了一个隆重的Party,当时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那情景好像是庆祝饭店开张。老杨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当年的榜样。
在很多人眼里,老杨就像一个热心的老大哥,他帮助过许多纳城的华人朋友。后来我们实现了美国梦,老杨也在我们的搬家团队中。
老杨也是纳城华人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华人的春晚上,在众多华人的聚会上,人们都能看到老杨的身影,听到老杨的歌声。有很多的纳城华人都欣赏过老杨高超的厨艺。我们经常和老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的时光。
回想和老杨近三十年的交往,他始终是一位热情可亲的老大哥,好朋友。现在离我们而去,我们真的舍不得你。你那温文尔雅的举止,精美的绘画,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步,美味的菜肴将是陪伴我们终生的美好记忆。
老杨,当你站在天堂的入口回望人间,回望你在纳城精彩的人生历程,回望你在纳城的朋友们,一定会感到自豪和欣慰。
老杨,今天我和郭敏一起目送你远行,仰望遥远的星空,向你远去的身影,我们深情的道一声“一路走好我们可敬可亲的老朋友金龙”。
老杨,我们会永远怀念你。
亲爱的老朋友老杨,我们想念你,
想到在世上的时日里再也没有您这位温暖风趣可亲可敬,充满智慧和宽容且宁静,多才多艺的朋友就伤感无比,
想到您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顿感极大的满足,
更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们会在天上再次相见又是何等的安慰啊!
有幸在我们的生命里遇见您,
您的那辆小白车载着我和立新,还有初来美的年幼的儿子开始了我们那城的美好生活,
您的饭店让立新找到了每日生活的意义,
以后的日子里,您做为我们的朋友,更是留给我们如春天般温暖的友情,
不会忘记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您坐在轮椅上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
虽然已经病的很重了,仍用您那特有的诙谐幽默儒雅和我们交谈,
让我们感受到作为您的老朋友是何等的荣幸和何等的自豪。
您走了,我们非常不舍,您留给我们的友情长存!我们天上再见!
天国无病痛,人间有真情
金龙,今天纳城时间下午一点众亲友将给你送行。你知道2月4日那个周日早上,我从你病房出来前,看着你平静的熟睡的脸,不知为何没向你道别,虽然我的大脑知道那是最后一面,可心里我却希望你还会像以前很多次那样突然转危为安。
在那以后我写了一首小诗,起名为《舍》,即是纪念那最后一面,也是用梅英的口气记录了她这两年的复杂痛苦心路。 下午我念给你听。
《舍》
我想说,
你去吧,去吧…
你累了,困了,
疲倦了,乏透了!
头上戴着氧气,
身上插满管子,
病号服下是消瘦的躯壳。
你脸颊已不再红润,
双眸竟褪去了光泽,
爱拉单杠的肌肉也早已萎缩。
十二年的抗争,
六百万分钟的折磨,
药吃过,针扎过,刀割过,
你的苦痛又何曾向人诉说?
我想说,
你可不要舍不得。
这辈子的人生
你从未蹉跎。
年轻时你拼命工作,
把对科学的热爱,
从申江两岸
带到美利坚合众国。
你爱过,疯过,浪漫过,
曾将东吴才子的满腔豪情
点洒遍祖国的湖海江河,
欧美的角角落落。
我想说,
你真不要舍不得。
即使天涯地角沧海桑田,
也不能将我们分隔。
你的油爆虾罗宋汤老杨鸭
我会学着做,
给咱们共同的朋友们,
照样摆上美味的佳肴满桌。
我会借春天的一阵暖风,
吹动你轻盈的脚步,
再跳一曲奔放的探戈;
我要让故乡的七彩云朵,
偷偷飞上你的笔尖,
化作缤纷的水光山色。
我更要摘下弯弯的月亮,
让你即兴唱首歌,
然后再舒爽地歇一歇坐一坐。
……
我终于对你说,
去吧,去吧,你去吧…
前方没有病痛,没有饥渴,
你更不用在病毒的窒息中停泊。
带上你优美的舞清澈的歌
还有那洁白的画布,
等一双巨大的翅膀
将你轻轻地托。
那时你可大胆地放手,
放手便是解脱,
瞬间即是天国!
毕佳
完稿于2024年2月20日
你创造了抗癌奇迹。
因为你的儒雅,风趣和热情,
你高朋满座。
因为你的多才多艺,
你的人生充满了风景和故事。
—- A life well lived!
❤️❤️❤️🌹🌹🌹🙏🙏🙏
老杨大哥一路走好!愿你在天堂依旧潇洒精彩,歌声美妙!请在那里等着我,那时我们再一起唱歌、欢笑!
梅英大姐节哀顺变!老杨大哥有过你的陪伴和照顾,相信他已心满意足!